9月30日,厦门远海码头,长279.9米、最大吃水14米深的“新赤湾”轮停泊16泊位。当天上午,随着一艘加油船为该轮成功加注800吨B24船用生物燃料油,福建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业务实现了“零”的突破。
据悉,生物柴油由植物油、动物油与甲醇或乙醇制备而成,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因无需改造现有船舶主机即可直接加注使用,并具有优良的燃烧和排放特性,原料来源广泛可再生,被称为“即用型绿色船舶燃料”,且其经欧盟认证后,可以享受相应碳配额的减免,因此颇受国际航行船舶青睐。
而“新赤湾”轮此次加注的B24船用生物燃料油,是由24%的废弃物制成可持续生物柴油和76%的传统低硫燃料油进行物理调和而成,可以减少约20%的碳排放。
“这是福建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厦门港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5月,在该局力推下,中远海运集团与厦门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在厦新能源船用燃料供应布局。此次该集团旗下企业所属“新赤湾”轮成功加注船用生物燃料油,正是双方共同推动厦门港航运低碳转型的成果。
“实现油品跨关区船对船直接加注,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新赤湾”轮负责人介绍,这不仅得益于轮船所属企业、加油船所属企业之间密切配合,实现船期、燃料下单及运输、加注等环节的无缝对接,也离不开厦门港口管理、海关、海事、自贸、边检、码头等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助企业高效完成相关手续、提供有效保障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厦门港首次保税生物燃料油成功加注,也是厦门港持续推动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厦门港始终将智慧、绿色化作为支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不断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工艺水平,加快推进低碳港口建设,形成以智能制造、数字技术、科技创新赋能港口高效运转的格局,并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效。
如,先后建成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完成国内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入围交通运输部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入围全国智慧港口创新发展与实践案例等;陆续推动码头RTG“油改电”工程、集装箱卡车“油改气”工程、船舶新能源化工程、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和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与监管等项目,已在全港推广应用130台纯电动集卡、纯电动无人集卡94台、电动叉车100多台、电动堆高机26台、电动装载机22台和2台电动自卸车,港内集卡“油改电”节能率达80%以上;辖区多个码头获评中国智慧港口、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等称号,厦门市集装箱码头实现“亚太绿色港口”称号全覆盖……
“船舶燃料转型是实现航运温室气体零排放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港首次保税生物燃料油成功加注,也是厦门港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政策号召的体现。接下来,将持续深化“绿动厦门港”三年行动,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立足本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优势,加紧产业链布局,力争建立“本地混兑、本地认证、本地加注”的全链条生产直供模式,进一步降本增效,吸引更多船舶前来加注,并将厦门港绿色船用替代能源逐步扩展到LNG、绿色甲醇等,加快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绿色船舶燃料加注基地,吸引更多绿色船队挂靠厦门港,实现以“绿”促航、用“绿”引客、点“绿”成金,协同推进厦门市航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有力推动厦门建设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来源:福建园区招商网
展开